編輯:鄰英時間:2019年02月21日閱讀次數:67
地處雁門關外的山西朔州,曾被稱之為“不毛之地”,“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立夏不起塵,起塵活埋人”是當年朔州市的真實寫照。而今,“出門進園,抬頭見綠”成為朔州人的新感受?!敖陙?,我們以改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生態立市,堅持生態優先,建設‘塞上綠洲’,走出了一條新路?!彼分菔形瘯浲醢昌嬚f。
“來到朔州,要看看七里河和西山生態林,從中可看到朔州是如何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融入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彼分菔形N?、宣傳部長王加關對經濟日報記者說。
今年國慶期間,位于七里河岸邊的敬德公園正式開園,園內共有包括13個景點的商業休閑園、12個景點的運動休閑園、9個景點的生態休閑園。住在附近敬德小區的王翠云對七里河的變化感觸很深:“以前的七里河,夏天是‘死水、臭河’,冬天是‘枯河垃圾場’,淤泥沉積、雜草叢生,聞著惡心?,F在治理好了,出門就進園,讓人賞心悅目,給咱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p>
朔州市園林處主任王加煥介紹,從2013年6月起,總投資達34.91億元的七里河區域大生態治理項目正式啟動,園區規劃總面積956.89公頃,分為郊野游憩生活區、休閑文化區、體育文化區、現代商住區、城市生態廣場區等5區15園155個景觀點,成為提升朔州城市形象的“城市水系生態經濟走廊”。
經過4年建設,現在的七里河,一條條油路環繞四周、一座座大橋橫跨兩岸、公園亭閣綴在其間、蒼松翠柏隨處可見,繞河而起的高樓大廈林立、人流車流穿梭……一派現代都市生機盎然的景象。
“到處是鹽堿地、黃沙漫天”,曾是西山給當地老百姓的印象,而如今的西山卻成了朔州市的“后花園”。朔州市西山生態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李文明告訴記者:“整個西山生態工程共投資38億元,栽種50萬畝生態林,對改善當地生態氣候環境,乃至對京津冀地區的環境都起到保護作用?!?/p>
“西山生態工程是朔州傳承弘揚右玉精神,推動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文化旅游省級示范區的破題之作?!蓖醢昌嬚f,在這一工程中,朔州全民動員,植樹造林、治水興水,構建了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新體系。經過多年“深耕細作”,目前,朔州市全市營造林面積累計達567.69萬畝,占國土面積的35.5%,森林覆蓋率達到24%,是三北防護林和京津風沙源治理區,也成為老百姓眼中的“生態大公園”。
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相結合,造林與管護相結合,新造林與原有林提質增效相結合,林業建設與生態旅游相結合,是朔州建設“塞上綠洲”的成功經驗,也使得朔州市成為***《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確定的山西省唯一一個成長型資源城市,被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國工業綠色轉型試點城市和全國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唯一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市。朔州還相繼創建成為2014年、2016年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經濟日報記者 劉存瑞)
相關專題:領航新征程
?圓嶺臨時工外包 最后修改時間:2019-12-20 16:39:25
閱讀次數:420胡正榮不再擔任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職務
閱讀次數:356人民日報微博談高校連曝性騷擾事:勇敢說不
閱讀次數:130美眾議院院通過“與臺灣交往法案”,蔡英文就有可能與特朗普握手嗎?